中益老龄事业发展中心

ZHONGYI AGEING DEVELOPMENT CENTER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逐渐加剧,“养老”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首都发展的重要指示,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及时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全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推动养老服务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独具北京特色的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的要求,日前,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共同编制《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这份长达15年的《规划》,明确了各区、各街道(乡镇)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功能结构、数量规模,积极推进地区平衡和结构合理;明确了养老服务产业的可期目标和发展路径,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那么,未来北京的养老服务到底什么样?老年人将收获哪些服务大礼包呢?

  到2035年每千人养老床位数达到9.5张

  《规划》设定了到2025年和到2035年的中期、长期两阶段发展目标:围绕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及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设目标,坚持“老、残、儿”一体化发展原则,建成全面覆盖、城乡统筹、独具北京特色的“三边四级”精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到2025年,全市每千人养老床位数达到7张,建立起与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城乡一体的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均衡布局,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覆盖,街道(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和市区养老服务联动支援机制不断推进,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深化拓展。

  到2035年,全市每千人养老床位数达到9.5张,全面建立街道(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和市区养老服务联动支援机制,失能失智老年人90%以上可获得优质高效的长期照护服务,老年人可享受便捷可及、品质较高的养老服务。

划定三类人群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

  《规划》覆盖全市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常住老年人、60周岁以下残疾人和18周岁以下困境儿童,以及其他有照护需求的特殊群体,并为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中有长期持续照护需求的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规划了养老床位。

  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保障能力,针对本市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常住老年人,划定以下三类人群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一是具有本市户籍的城乡特困老年人托底保障群体,二是低保或低收入家庭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等困境保障群体,三是失能、失智、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重点保障群体。

  四项“服务包”让养老服务更精准

  《规划》确定了“家庭基础、社会参与、市场主体、政府兜底”养老责任模式,明确了“市级示范引领、区级补充指导、街道(乡镇)区域保障、社区(村)精准服务”四级功能。

  根据《规划》,老年人将获得养老服务便利包、养老服务舒心包、公共设施安全包和睦邻养老互助包,使养老服务更便利、舒心、安全、多元。据介绍,通过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区域服务资源协同建设“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老人享受服务更便利;养老机构的服务逐步延伸至居家社区,社区助餐、助洁、助浴、助行等服务全面覆盖,老人享受服务更舒心;对住宅公共设施、商场、公园、景区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进行无障碍设计与改造,老人享受服务更安全;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多种形式的助老惠老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多,老人享受服务更多元。

  创新三种养老服务合作机制

  根据《规划》,北京将创新建立三种养老服务合作机制。一是打造街道(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让所有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以及其他老年人可在常住的街道(乡镇)获得基本养老服务,就近选择养老服务设施,获取在所属街道(乡镇)的养老床位,获得便捷、专业的临时托养或长期照护服务。二是推动建立城郊养老服务协作体,通过区域协作,解决核心城区空间不足的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推动建立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体,让老年人在环北京周边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按自身需求、喜好选择合适的养老机构,享受舒适、宁静、专业的养老服务。

  差异化设立养老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将以各级政府承担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责任为切入点,聚焦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坚持养老服务的公益属性,坚持养老服务设施“动态调整、只增不减”。《规划》以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为基础,差异化提出各圈层养老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从空间分布上,以“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依据,分区引导养老设施空间布局。中心城区内充分利用疏解腾退以及闲置空间,重点补齐社区养老设施短板;城市副中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及服务保障能力;多点地区主要承接中心城区养老服务功能外溢,合理配置本地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生态涵养区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健康养护等养老服务设施,加强山区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在养老服务设施结构上,从注重机构建设转变到着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统筹安排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床位比例,加快建设兼具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的养老照料中心。通过增设家庭照护床位、推进居家适老改造工程、完善社区资源和服务体系、建立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将养老服务设施逐步向居家、社区、农村倾斜;注重医养结合,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就近布局,简化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建设、消防资质认可流程;坚持“老、残、儿”一体化原则,以养老服务设施为主线,推动各类福利设施共建共享。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对“老有所养”内涵的深度挖掘。

  为进一步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规划》倡导积极的养老理念和养老方式,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引导老年人树立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消费观念。

  同时,强调要不断优化适老居住环境,鼓励发展老年人紧急呼叫产品与服务,鼓励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等设施设备。逐步实施针对特殊老年人的既有住房适老化改造,以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不适应,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科学性。普及公共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加强对超市、公园、景区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与改造,重点对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进行改造,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

 

(来源:中国社会报)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及时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全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推动养老服务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独具北京特色的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的要求,日前,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共同编制《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出台——首都养老服务将更便利舒适安全多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指导    权威解读    《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出台——首都养老服务将更便利舒适安全多元

-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 -